首页> 中文期刊> 《电影文学》 >《南京! 南京!》的非言语符号解读

《南京! 南京!》的非言语符号解读

         

摘要

符号学是20世纪以来在周际范同内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Semiotics是由语言学家索绪尔最先提出(索绪尔,2002:17),他认为符号由“能指”和“所指”构成。而Semiology则最早出现在美周哲学家皮尔斯的著作中。“皮尔斯把符号解释为符号形体(representatment)、符号对象(object)和符号解释(interpretant)的三元关系”(黄华新,2004:3)。符号可以分为言语符号和非言语符号两大类。所谓非言语符号,是指除言语之外的一切传递信息的交际方式。在人际传播中,大量信息通过非言语符号传播。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