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 >解析免疫组化实验中手工操作失误导致不良结果及对策分析

解析免疫组化实验中手工操作失误导致不良结果及对策分析

             

摘要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mmunohistochemistry)是由免疫学和传统组织化学相互结合发展而来的一类实验技术,其是利用抗原(antigen)和抗体(antibody)间特异结合的原理,对组织片或细胞标本中的某些多肽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进行原位的定性、定位或定量研究的技术,简称免疫组化[1,2]。随着免疫学、免疫化学和组织化学的不断发展进步,以及显微镜的更新进步,免疫组化技术也取得了长足发展,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医学及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免疫组化种类很多,按照标记物的不同分类,可分为免疫荧光技术、免疫酶组织化学技术、免疫胶体金组织化学技术、亲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四类,最常用的是亲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因各类技术基本原理相同,使得不同类实验步骤大致相近,但因每一类技术的独特性,其操作步骤本身又都具有其特定性。免疫组化实验步骤繁琐,从取材、固定、组织处理、制片到抗原修复、染色步骤繁多,涉及的试剂至少十种,周期长,而且每个环节环环相扣,看似简单的实验操作,却往往不能得到理想的实验结果。本研究汲取多年科研工作中及培养研究生进行免疫组化技术操作中发现的一系列操作失误及所造成的不良后果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著录项

  • 来源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 |2016年第10期|70-72|共3页
  • 作者单位

    450046 河南郑州;

    河南中医药大学科技处病理实验中心;

    450046 河南郑州;

    河南中医药大学科技处病理实验中心;

    450046 河南郑州;

    河南中医药大学科技处病理实验中心;

    450046 河南郑州;

    河南中医药大学科技处病理实验中心;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