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矿床地质》 >西藏雄村矿区Ⅱ号矿体硫、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西藏雄村矿区Ⅱ号矿体硫、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摘要

雄村矿区位于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西段,目前在该矿区发现了Ⅰ、Ⅱ、Ⅲ号斑岩型铜金矿体.文章通过Ⅱ号矿体硫、铅同位素研究,获得Ⅱ号矿体金属硫化物的δ34S值为-1.6‰~-0.6‰,平均值-1.30‰,总硫同位素值(δ34S∑S)为0.99‰,与含矿斑岩的硫同位素组成(-2.1‰~+1‰,平均0.06‰)一致,均落入幔源硫范围,表明硫主要来自岩浆.含矿斑岩和金属硫化物的铅同位素组成206 Pb/204 Pb、207Pb/204Pb、208 Pb/204Pb分别为18.460~18.560、15.586~15.622、38.603~ 38.727和17.972~ 18.425、15.528~15.593、38.024~38.489,两者的铅同位素组成基本一致,变化范围小,表明两者具有相同的来源.所有样品的铅同位素μ值为9.34~9.49,显示幔源特征,综合源区判别图解认为铅主要来源于幔源,有少量俯冲沉积物加入,矿床形成于与洋壳俯冲消减作用有关的岛弧构造环境.

著录项

  • 来源
    《矿床地质》 |2015年第5期|1016-1029|共14页
  • 作者单位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国土资源部构造成矿成藏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国土资源部构造成矿成藏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

    西藏大学工学院,西藏拉萨850012;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国土资源部构造成矿成藏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国土资源部构造成矿成藏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国土资源部构造成矿成藏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四川成都610081;

    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局605大队,四川眉山620860;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铜;金;
  • 关键词

    地球化学; 硫同位素; 铅同位素; 成矿物质来源; 岛弧; 雄村; 西藏;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