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烧伤休克、烧伤感染与烧伤创面处理

烧伤休克、烧伤感染与烧伤创面处理

         

摘要

@@烧伤外科起步晚,曾走过曲折的道路。回顾早年所付出的代价和获得的经验与教训,有 助于深刻认识当前的烧伤理论与实践,放眼展望未来。rn1 烧伤休克rn  烧伤休克的本质是低血容量性休克,它是大面积烧伤患者治疗中的第一道难关,曾是导致该 类烧伤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烧伤休克复苏的目的是通过补液迅速恢复血容量。过去所沿用 的补液公式曾在烧伤休克复苏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临床上应灵活应用补液公式,绝不能 脱离实际机械套用,尤其是特重烧伤患者其实际补液量往往大大超过公式计算量。80年代通 过采用Swan-Ganz导管检测证实:当血流动力学指标达到正常时,第一个24 h的累积补液量 达到2.6~3.0 ml*kg-1*1%TBSA。rn  近年来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发现,烧伤休克所导致的全身性组织缺血缺氧的严重程度在各个器 官并不一致,临床血压和心排出量虽趋向正常,但某个或某些器官则仍处于“隐匿性休克” 状态,如何纠正值得深入研究,目前取得了一些初步进展。例如:烧伤休克成功得到复苏, 临床各项指标均正常,但通过CO2张力计检测却发现伤后72 h胃粘膜内pH(Phi)仍处在低水 平,这表明胃肠道粘膜缺血时间长,内脏血液灌注量不足,存在隐匿性休克;若在补液的同 时每6 h给予山莨菪碱(654-2)20 mg可明显改善胃肠道血运,48 h Phi即可恢复正常。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