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医学创新 》 >镇痛衔接预防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研究

镇痛衔接预防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研究

             

摘要

目的:观察镇痛衔接对全麻苏醒期躁动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60例择期行全麻后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三组均行相同的麻醉处理,手术结束前10 min,A组静注芬太尼1 μg/kg,B组静注氟比洛芬酯1 mg/kg,C组患者不注入任何止痛药物;分别记录三组患者基础值、拔管前及拔管后5、10、30 min的MAP、HR值及血氧饱和度,记录拔管过程中咳嗽情况,拔管即刻、拔管后5、10、30 min的VAS评分及苏醒期SAS评分等数据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三组间不同时刻的MAP、HR和SpO2值以及不同时刻的VAS评分和患者苏醒期S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MAP、HR和SpO2值均随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变化,VAS评分均随时间的延长而显著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MAP、HR和SpO2值随时间的变化幅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A、B两组,且C组VAS评分、SAS评分以及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均显著高于A、B两组(P<0.05),C组患者拔管过程中容易出现持续咳嗽,患者镇痛效果较差,容易出现躁动.A、B两组间不同时刻的MAP、HR值、不同时刻的VAS评分、苏醒期SAS评分以及躁动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5 min A组患者SpO2值显著低于B组(P<0.05),且A组患者咳嗽发生情况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将镇痛衔接理念应用于全麻苏醒期患者的预防,可以很好地减少躁动发生,有助于维持患者拔管过程中心率及血压稳定,氟比洛芬酯及芬太尼均可以实现良好的镇痛衔接效果,有效减少躁动发生,但氟比洛芬酯与芬太尼相比,对呼吸的抑制作用较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