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文学人类学研究 》 >羌人尚白与夏人尚黑——文化文本研究的四重证据法示例

羌人尚白与夏人尚黑——文化文本研究的四重证据法示例

         

摘要

本文分为上、下两篇。分别从理论建构和研究实践两方面说明国内文学人类学研究的新动向。上篇评说作为新兴学科的文学人类学、文化文本及其符号编码理论、四重证据法和田野作业,聚焦解释这四组关键词。下篇以第十次玉帛之路考察的甘肃武山县田野调研为例,论述羌族白石崇拜礼俗的史前西部文化渊源;推论武山鸳鸯玉(即墨绿色蛇纹石)在距今五千多年前如何被石岭下类型文化所发现,并沿着渭河的天然水道,向东传播到中原仰韶文化庙底沟期社会,成为高等级墓葬中仅见的玉礼器——玄钺的材料来源。兼论从五千年至距今四千年间的"玄玉时代",作为中原玉文化起源的第一个时代,如何奠定华夏文明国家的思想和价值观原型。充分利用考古新发现提供的第四重证据,重建华夏的文化文本发生期的实物证据链,重新诠释上古文献中一向难解的谜题:从《山海经》"黄帝播种玄玉"说,到《周易》"天玄地黄"说,再到《礼记》"夏人尚黑"说和《尚书》《史记》有关三代最高统治者的玄圭玄钺叙事,找出老子"尚玄"哲理乃至墨家"尚墨"观念之史前实物原型。说明文化文本从一级编码到二级编码和三级编码的传承演变规则。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