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语言科学 >从沙河话的“圪”类词看汉语一种形态成分的形成

从沙河话的“圪”类词看汉语一种形态成分的形成

     

摘要

很多北方方言,尤其是晋语有一批以“圪/骨/黑/卜”等起首的“圪”类词,其中一部分是两个音节表达一个意义,如“圪料”、“黑浪”、“卜来”等,孙景涛(2008)提出“裂变重叠”的假设可解释这一现象.但也有大量“圪”类词不符合裂变重叠的一般规则.文章以沙河话“圪”类词为主要考察对象,从语音、语义、语法三方面比较了裂变重叠式和非裂变重叠式的“圪”类词,认为后者是以前者为构词框架在“一音一义”模式的推动下发展来的,裂变重叠式的无义音节“圪”发展为了有语法意义的构形成分.跨方言的材料也佐证了这一结论.最后,文章尝试从语音学角度就不同形式的“圪”类成分组合能力的差异做解释.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