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不同浓度四氯化碳诱导小鼠肝纤维化模型的比较

不同浓度四氯化碳诱导小鼠肝纤维化模型的比较

         

摘要

目的 对比观察不同剂量四氯化碳(CCl4)诱导小鼠肝纤维化模型的效果,探索一种稳定可行且较为高效的肝纤维化小鼠造模方法.方法 将6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小鼠分别腹腔注射体积分数10%的CCl4(5mL/kg)以及体积分数20%的CCl4(1mL/kg),每周2次,连续8周.分别在造模2周、4周、6周、8周注射后处死小鼠,进行HE染色和Masson染色,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以及肝匀浆氧化/抗氧化指标,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变化,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肝组织中胶原表达情况.结果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病理染色显示肝纤维化程度不断加重,胶原表达逐步增加,血清ALT、AST水平逐渐升高,肝匀浆SOD、GSH活性降低,氧化产物MDA含量升高.在造模的相同时间点,体积分数10% CCl4、5 mL/kg剂量组相比于体积分数20% CCl4、1mL/kg剂量组,病理染色显示肝纤维化程度更加严重,血清ALT、AST水平明显升高,肝脏中SOD、GSH活性明显降低,氧化产物MDA含量明显升高,肝纤维化形成的时间更短,效果更好.结论两种造模方法都能形成肝纤维化小鼠模型,但体积分数10% CCl4(5 mL/kg)剂量组的纤维化形成时间更短且效果更好.因此,每周2次,连续8周腹腔注射10% CCl4(5 mL/kg)可作为一种较为理想的纤维化小鼠造模方法.

著录项

  • 来源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18年第4期|255-260|共6页
  • 作者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抗炎免疫药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抗炎免疫药物安徽省协同创新中心,合肥230032;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抗炎免疫药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抗炎免疫药物安徽省协同创新中心,合肥230032;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抗炎免疫药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抗炎免疫药物安徽省协同创新中心,合肥230032;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抗炎免疫药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抗炎免疫药物安徽省协同创新中心,合肥230032;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抗炎免疫药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抗炎免疫药物安徽省协同创新中心,合肥230032;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抗炎免疫药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抗炎免疫药物安徽省协同创新中心,合肥230032;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动物学实验(实验动物学)、动物学技术;
  • 关键词

    肝纤维化; 四氯化碳(CCl40); 小鼠; 模型;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