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太子谥述论

         

摘要

太子谥在唐朝以前虽已存在,却少有获得太子谥号者。从唐朝开始,太子谥开始流行并成为一种时尚,受谥者既有薨于太子之位者,也有曾为太子而后被贬为庶人者,也有一些皇子在死后追赠太子称号和谥号者。唐朝的太子谥大致有三种类型,最高等级者谥为皇帝,其次谥为太子,第三种类型则谥为王。太子谥属于官谥,因获得谥号时间和谥号的前后变化而又有初谥、追谥、加谥、改谥等多种情形。唐朝皇帝和受谥太子或受谥为太子者的关系比较复杂,不仅有父子关系、兄弟关系,也有叔侄关系甚至祖孙关系。唐朝的太子谥号均为美谥和平谥,是对受谥者人生的褒扬和肯定,蕴含着在任皇帝对他们的怀念或怜悯之情,尤其是褒扬的谥号对于生前无缘太子之位的皇子而言是无上的荣耀。唐朝的太子谥法是以儒家道德观念为标准而对受谥者生平事迹和性格品德的高度概括和评价,具有惩恶劝善的社会功能,是对宗室子弟有效的教育手段之一,有利于引导他们和睦相处并遵守皇权至上的礼仪制度。太子谥在唐朝逐渐制度化以后,被后世历代皇朝沿用并进一步完善,成为古代谥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