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中国绘画艺术对心灵深度的开掘

中国绘画艺术对心灵深度的开掘

         

摘要

中国绘画艺术不善于运用凹凸明暗的绘画技法,且将其视为一种雕琢的技艺。其关键原因在于这种"形象生动"没有心灵深度,且往往辖制心灵深度的开掘。作为中国绘画艺术最高原则的"气韵生动"无需以"阴阳远近""皆有日影"来模拟物理空间,而是以"笔力""气韵"的传达来展现心灵的立体性。在老庄那里,外向的宇宙论诉求和内向的心灵深度扩展具有同构性的特点,而禅宗则将外在宇宙转变为内在的宇宙,并突出强调了时间、因果双重悖论状态下的心理体验过程。从"比德"到"畅神"再到"空漠"的心理发展轨迹正好印证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逻辑。中国古代艺术作品推崇"冷"色调的使用,元明时期乖逆物象入画的现象则与这种心理发展逻辑密切相关,它揭示了中国美学、艺术写实并非具象,以及写意并非抽象的总体特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