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从“感性主体”到“美学启蒙”——1980年代现代派文学的美学特质与逻辑框架

从“感性主体”到“美学启蒙”——1980年代现代派文学的美学特质与逻辑框架

         

摘要

"美学热"的兴起以及美学的"泛化"启发了众多文艺现象和文化活动的变革,美学理论对于形象思维的重视、对美学感性话语的体察以及对个体自由的凸显都促使了朦胧派诗歌、现代艺术、新潮小说、先锋派小说以及女性文学崭新审美风貌的形成;而这些带有现代价值和审美形式探索的文学审美活动又给美学话语增添新质。美学热潮和现代文学探索之间就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关系,在赋予审美以"场域伦理"和学科自律的同时,具有了人学启蒙的历史意义与价值。从"感性主体"的视角而言,朦胧诗的自由意象建构和意识流话语、新潮小说的感性体验与形式探索都促成了审美从"他律论"到"自律论"的转型;从"身体美学"的视角而言,女性主义文学的身体表征和对抗意识促成了现代性感性原则的另类释放。现代派文学和审美的探索最终呼应了美学理论热潮,共同成为审美反思政治、人性对抗霸权的人学启蒙方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