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及日记(1912年至1917年)中同样可以看到在<示众>和<呐喊>、<彷徨>的其他作品中存在的一种意义结构,即<呐喊>、<彷徨>富于层次地呈现着鲁迅审视下的20世纪中国现实--一个'生民苦难-社会黑暗-生命虚无'的世界.③笔者认为鲁迅的这一思想建构虽则显露在他1918年后的文本'/> '沉默鲁迅'(1909-1917)思想建构的一份补证——对《怀旧》及鲁迅相关日记的细读性分析-彭小燕-中文期刊【掌桥科研】
首页> 中文期刊>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沉默鲁迅'(1909-1917)思想建构的一份补证——对《怀旧》及鲁迅相关日记的细读性分析

'沉默鲁迅'(1909-1917)思想建构的一份补证——对《怀旧》及鲁迅相关日记的细读性分析

         

摘要

此文是对笔者以<示众>为契机摄取到的关于<呐喊>、<彷徨>一种意义结构②的补充论证,笔者认为,在"沉默鲁迅"的<怀旧>以及日记(1912年至1917年)中同样可以看到在<示众>和<呐喊>、<彷徨>的其他作品中存在的一种意义结构,即<呐喊>、<彷徨>富于层次地呈现着鲁迅审视下的20世纪中国现实--一个"生民苦难-社会黑暗-生命虚无"的世界.③笔者认为鲁迅的这一思想建构虽则显露在他1918年后的文本中,但却生成于鲁迅的"沉默"时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