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样病变免疫荧光分类法改良的探讨

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样病变免疫荧光分类法改良的探讨

         

摘要

cqvip:目的:探讨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PGN)样病变免疫荧光(IF)分类法的改良,了解MPGN样病变的病因及特发性MPGN的患病率。方法:选取1994年1月至2018年4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肾活检诊断的MPGN样病变患者118例,采用笔者在SETHI和FERVENZA提出的IF分类法基础上探索的改良IF分类法结合电镜检查及临床行回顾性病因分析。结果:MPGN样病变118例,年龄为(39.8±17.2)岁,其中特发性MPGN 12例,而同期肾活检总数9 738例,特发性MPGN占同期肾活检总数的0.12%;按改良IF分类法分为:免疫复合物(IC)介导MPGN占78.8(93/118),C3肾小球病占8.5%(10/118),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相关性MPGN占5.9%(7/118),非免疫介导的MPGN样病变占6.8%(8/118);按病因分类:特发性MPGN占10.2%(12/118),有继发性病因的病例占89.8%(106/118);继发性病因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最常见,占34.7%(41/118),其次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占12.7%(15/118)。电镜检查MPGN样病变77例,其中MPGN73例,MPGN样病变4例。MPGN超微病理分型最常见是I型,占56.2%(41/73),其次是III型41.1%(30/73);在I型和III型中,继发性MPGN分别占78.1%(32/41)和90%(27/30)。结论:温州地区特发性MPGN的患病率极低,MPGN样病变的大部分病例存在继发性病因,最常见为IC介导MPGN,主要的继发性病因是SLE和HBV感染。改良IF分类法可较好地认识MPGN样病变的发病机制及有助于其病因鉴别。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