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文艺人民性与审美乌托邦:中西日常生活批判美学的两种不同进路

文艺人民性与审美乌托邦:中西日常生活批判美学的两种不同进路

     

摘要

日常生活批判及其美学肇始于西方,有现象学、西方马克思主义以及实用主义等多个流派。尽管角度不同,但审美和艺术始终是改造或解放日常生活的重要路径,因此形成了蔚为大观的审美乌托邦理论。该理论在中国的进路迥异于西方,相关研究和日常生活审美化大讨论表明,日常生活的相关批判一直围绕美学展开,文艺人民性始终是理论的落脚点。两种进路的差异既源于社会政治体制的不同,也因为彼此对自由以及类本质的理解不同。西方的批判多奠基于现象学的主体间性理论和物化理论,他们对集体保持怀疑,个体的审美自由是仅有的可能性。中国学界坚守马克思主义立场,辩证地看待个体与集体之关系,类的自由既是个体自由的前提也是其结果,日常生活批判美学必将回归人民性立场。

著录项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