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论20世纪30年代国家社会主义的内涵

论20世纪30年代国家社会主义的内涵

         

摘要

国家社会主义是把易于造产的集产主义与易于分配的普产主义以及侧重自治的行会主义调和为一.所谓易于造产的集产主义,指的是资本主义产业集中经营形式下大机器、大生产的生产方式,既尊重个人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和高效灵活的私营经济,又强调整个社会的有计划生产;普产主义则吸收了社会主义关于社会公道和社会平等的内涵.国家社会主义希望通过集产主义与普产主义的结合达到"人人有产,人人均产".但这一过程中如果单纯由国家起主导作用,则会造成苏俄式官僚机构膨胀,社会最终通向"奴役之路",因此要充分发挥基尔特社会主义中行会的作用,利用社会团体的力量制约国家为恶.这样就在生产和分配过程中维持了国家、社会和个人之闻的平衡.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