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南亚热带鹤山5种生态系统的地表径流

南亚热带鹤山5种生态系统的地表径流

         

摘要

运用“小集水区径流场”技术对山丘陵试验站5种生态系统地表径流进行了连续5年的观测与实验,结果表明:a.5种系统的地表径流系数马占相思林<果园<豆科混交林<草坡<林草苗系统,分别为2.3%,6.97%,13.30%,17.90%,22.16%;径流模数变率差马占相思林<豆科混交林<林果苗系统<草坡<果园,分别为0.46,0.57,0.63,0.65,1.68,可见两种人工林生态系统在蓄留水分,调节水量上均优于草坡,而两种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有所欠缺;各系统的地表径流系数均有明显的干,湿季差异,表现为湿季>全年>干季,径流模数变率差的季节变化则恰好与此相反。b.5种系统每场降水的地表径流量与降水量间存在着二次抛物线型回归关系,地表径流量随降水量的增加是非匀速的,年地表径流量主要由几场大的降水所决定;地表径流量与降水强度的关系不大。c.5种系统发生产流的最小降水量马占相思林>果园>豆科混交林>林果苗系统>草坡,辚15.9,13.28,8.1,6.71,5.21mm;各系统对产流和洪峰的滞后约为10-30min,马占相思林滞后时间最长,其含蓄水分,削减洪峰和调节地表径流的作用最为明显,文中讨论了造成林果苗和果园系统水文功能缺陷的一些原因,肯定了亚热带丘陵区上坡构建马占相思林在恢复生态学上的重要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