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创伤外科杂志》 >不同固定方式手术治疗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的疗效观察以及对下肢功能的影响

不同固定方式手术治疗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的疗效观察以及对下肢功能的影响

         

摘要

cqvip:目的对比不同固定方式手术治疗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的疗效以及对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2006年7月—2017年7月四川省南江县人民医院收治股骨干骨折后出现骨不连的患者102例,男性63例,女性39例;年龄30~50岁,平均39.4岁。根据固定方式不同分为外固定架固定(外固定架组)、交锁髓内钉固定(髓内钉组)和动力加压钢板固定(钢板组),各34例。比较三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情况、平均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及膝关节功能(HSS评分)。结果三组患者中,外固定架组切口长度最短(12.4±3.4)cm(P<0.05);钢板组术中平均输血量最多(468.5±125.7)mL(P<0.05),术后平均引流量最多(178.4±35.2)mL(P<0.05);外固定架组平均手术时间最少(73.4±25.7)min(P<0.05);髓内钉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158.7±36.9)d显著少于外固定架组(232.1±27.4)d及钢板组(203.8±16.5)d(F=12.956,P<0.05)。髓内钉组并发症发生率11.8%(4/34)显著低于外固定架组的57.1%(16/34)和钢板组的29.4%(10/34)(P<0.05)。术后12个月,髓内钉组HSS评分(85.1±1.9)分显著高于外固定架组(69.1±0.7)分及钢板组(76.1±2.9)分(P<0.05)。结论使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患者的临床效果最为理想,能显著提高患肢的肢体功能,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且患者术后发生各种并发症的风险相对更低,是目前临床治疗股骨干骨折后发生骨不连的一种理想固定术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