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藏学学刊》 >桑噶地区赤洛纳特寺观音崇拜的艺术史证据(英文)

桑噶地区赤洛纳特寺观音崇拜的艺术史证据(英文)

         

摘要

自19世纪以来,赤洛纳特寺(Triloknāth Mandir)就一直吸引着宗教史、人类学、艺术史和建筑各领域学者的兴趣。该寺位于喜马偕尔邦钱德拉巴嘎河谷的屯德村(藏语称"热帕"村),属于西喜马拉雅佛教文化圈。竹巴噶举派喇嘛达仓热巴(1574-1651年)于17世纪时到过这里,在其所撰朝圣行纪中称该地为"乌苌那",引起了图齐的关注。赤洛纳特寺诱人之处部分缘于以下现象,即现在该地居民将寺中的白色大理石造像视为湿婆神并加以供奉,而来自拉胡尔、桑噶及其他地区的佛教信徒则认为这是一尊佛教造像。近年来,一位佛教僧人和一位印度教祭师被委派至该寺以协助不同宗教的朝圣者。寺中另一独特之处是该寺建筑为通常见于北印度婆罗门教建筑的西柯罗高塔,寺内却供奉佛教雕塑,造像材质为白色大理石,在喜马拉雅地区佛教造像中极为罕见。关于该寺的很多问题都观点不一,如寺院的创建时间,这尊造像何时被安置在寺中,寺院建筑最初是否为印度教寺院而在后来容纳了一尊佛像,抑或建寺伊始就是佛教寺院?暂且遑顾上述众多未决之疑问,本文拟集中探讨这尊造像的图像问题,善趣观音(Sugati?a?dār?ana Loke?vara)及其与克什米尔的联系,相邻的桑噶地区的图像推测应系模仿今赤洛纳特寺白色大理石造像。大部分桑噶地区的造像所属时期均相对较晚,因此本研究对赤洛纳特寺白色大理石像的断代、以及此像何时取代了另一尊较早的灰色小石像诸问题也将提供一些依据。

著录项

  • 来源
    《藏学学刊》 |2019年第2期|177-204+309|共28页
  • 作者

    林瑞宾;

  • 作者单位

    美国西北大学;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宗教建筑;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