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双歧杆菌对大鼠抑郁样行为及单胺神经递质的影响

双歧杆菌对大鼠抑郁样行为及单胺神经递质的影响

         

摘要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对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前额叶皮质(PFC)、纹状体(ST)、杏仁核(AM)、海马(HIP)等脑区单胺递质及代谢产物的影响,探讨双歧杆菌潜在的抗抑郁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模型组、氟西汀组、双歧杆菌组、对照组,每组10只,对照组标准环境每笼5只群养6周,另3组采用连续6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CUS)的方法建立慢性抑郁大鼠模型,并于第3周末至第6周末对双歧杆菌组和氟西汀组分别给予双歧杆菌和氟西汀灌胃,模型组和对照组给予同体积溶剂灌胃;CUS前、后及干预后以糖水消耗实验、体质量测量、旷场实验对大鼠行为进行评估,以库仑阵列电化学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组抑郁模型大鼠前额叶(PFC)、纹状体(ST)、杏仁核(AM)和海马(HIP)区单胺递质(NE、5-HT、DA)的浓度及其代谢产物(DOPAC、HVA、5-HIAA)的浓度.结果:(1)CUS后CUS组、双歧杆菌组、氟西汀组大鼠较对照组大鼠糖水消耗少、体质量增加少、水平运动距离小、直立次数少、粪便粒数多(均P<0.05).(2)干预后对照组、双歧杆菌组、氟西汀组大鼠较CUS组大鼠糖水消耗多、体质量增加多、水平运动距离大、直立次数多、粪便粒数少(均P<0.05).(3)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PFC、ST、AM、HIP等脑区单胺神经递质NE、DA和5-HT浓度明显降低(均P<0.05);与模型组相比,除外AM区5-HT浓度下降(P<0.05),双歧杆菌组、氟西汀组PFC、ST、AM、HIP等脑区单胺神经递质DA、NE、5-HT浓度及部分代谢产物的浓度显著升高(均P<0.05).结论:双歧杆菌和氟西汀均可以有效改善抑郁模型大鼠的抑郁行为,并在总体上提高PFC、HIP、AM、ST等脑区单胺神经递质NE、5-HT、DA的浓度,说明双歧杆菌抗抑郁作用和可能机割与氟西汀类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