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南方农业学报》 >赤狐皮肤黑色素细胞的分离与体外培养

赤狐皮肤黑色素细胞的分离与体外培养

         

摘要

[目的]建立一种适合赤狐皮肤黑色素细胞的分离和体外培养体系,为研究毛色形成的分子机理提供必要载体.[方法]采集赤狐的皮肤样品,经Dispase Ⅱ和胰酶两步消化,以添加有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十四烷酰佛波醇乙酸酯(12-O-tetradecanoyl-phorbol 13-acetate,TPA)和牛垂体提取物(Bovine pituitary extract,BPE)的K-SFM培养基进行原代和传代培养,再通过形态观察、用酶标仪测定黑色素含量、多巴染色结合透射电镜观察、毛色基因RT-PCR检测等方法对体外培养获得的黑色素细胞进行鉴定.[结果]体外培养获得的赤狐皮肤黑色素细胞有2或3个树突,胞质内含有大量的黑色素小体,经测定第3、4和5代细胞的黑色素含量分别为0.0283、0.0276和0.0265 ng/cell,黑色素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从第4代赤狐皮肤黑色素细胞的总RNA中能RT-PCR扩增出MITF、TYR、TYRP1、MIT等毛色基因特异条带,说明培养获得的赤狐皮肤黑色素细胞生物学状态良好.[结论]以K-SFM为基础培养基,通过添加EGF、TPA和BPE等成分,可体外培养获得赤狐皮肤黑色素细胞,且能有效回避添加CT培养细胞的潜在致癌风险.

著录项

  • 来源
    《南方农业学报》 |2015年第8期|1511-1515|共5页
  •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吉林省特种动物分子生物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春130112;

    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吉林省特种动物分子生物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春130112;

    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吉林省特种动物分子生物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春130112;

    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吉林省特种动物分子生物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春130112;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S865.23;
  • 关键词

    赤狐; 黑色素细胞; 多巴染色; 透射电镜;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