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公元三至九世纪四川手工业的发展

公元三至九世纪四川手工业的发展

         

摘要

通过考古发掘,大大丰富了我们对四川地区三至九世纪社会生产情况的认识,本文拟就现有考古资料,结合有关文献记载,对四川地区手工业经济的发展情况谈谈个人的管见。 一、璀璨的蜀锦 蜀锦,是我国著名的传统丝织手工业品。它织造精致,质地坚韧、厚重,图案丰富,色调鲜艳,对比性强,彩条与锦群浑然一体,既富于民族特色,又别具地方风格。蜀锦的发展,与四川地区发达的蚕桑种植和丝织生产息息相关。 我国是世界上发展养蚕、缫丝、织绸的最早国家,四川又是我国发展蚕桑和丝织生产最早的地区之一。四川古称“蜀”,“蜀”字,最早见于殷代的甲骨文。象虫形。《说文》:“蜀,葵中蚕也,从虫,上目象蜀头形,中象其身蜎蜎”。葵,《尔雅音义》说它就是桑;《释文》和《玉篇》也说“蜀”是“桑中虫”。总之,“蜀”与蚕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古代的四川,可能正是因为种桑养蚕业的发达,才被人们称为“蜀”。 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以张仪、司马错伐蜀,在统一巴蜀后,即于当地置锦官,统一管理织锦业。汉代四川织锦的生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