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廷杖浅述

             

摘要

廷杖,顾名思义即按皇帝的旨意,在殿廷之上直接杖责朝臣。殿廷上杖责大臣的事例,东汉首开其端。《后汉书·申屠刚传》云:“对内外群官,多帝自选举,加之法理严察……尚书近臣,至乃捶扑牵曳于前,群臣莫敢正言。”此处“捶扑”一词即是廷杖的另一代名词。又如,三国时孙权废太子孙和,尚书仆射屈晃劝谏,孙权大怒,将其“杖一百”(《三国志》《吴书·孙和传》)则更清楚了。以后历代因袭,但其时朝臣被杖者极少,并未形成制度,至明朝始被确立为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