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我国东部6个鸭儿芹群体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我国东部6个鸭儿芹群体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摘要

基于ISSR分子标记,对采自浙江磐安大盘山、临安清凉峰、临安昌化、金华北山双龙洞附近、金华北山朝真洞附近和上海奉贤(栽培)的6个鸭儿芹(Cryptotaenia japonica Hassk.)群体的70个样本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从9条筛选出的ISSR引物共扩增出149条带,其中136条具有多态性,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91.28%.基于ISSR标记计算了6个鸭儿芹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发现它们的Nei的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1971,Shannon信息多态性指数(I)为0.3086,Nm指数为0.3343.6个群体遗传分化系数Nm为0.5993,表明59.93%的遗传分化存在于群体间,40.07%的遗传分化存在于群体内,群体群体间的基因流为0.3237,表明供鸭儿芹群体之间基因流较小,遗传漂变已造成鸭儿芹群体之间较强的遗传分化.基于136个位点,构建了反映各样本间遗传亲缘关系的系统聚类图,结果表明,从70个样本中可以区分出5个类群,其中金华北山采的两个群体为一个类群,与地理位置有很强的对应性.因此,在今后的鸭儿芹引种栽培时,应注意从不同产地的鸭儿芹种源中进行引种,以丰富栽培种的遗传多样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