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实用医技杂志》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线粒体同工酶测定临床意义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线粒体同工酶测定临床意义

         

摘要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广泛存在于多种器官中,按含量多少顺序为心脏、肝、骨骼肌和肾,还有少量存在于胰腺、脾、肺及红细胞中。AST有两种受不同基因控制的同工酶分别存在于细胞质(s-AST)和线粒体(m-AST)中。AST属非特异性酶,它的升高对诊断具体疾病无特异性,但对这些器官损伤的评估有重要价值。在肝细胞内有高浓度的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前者的80%存在于m-AST内,其余分布在细胞浆内,而ALT只存在于细胞浆内。通常情况下,轻症肝病时血清ALT超AST,这可能是由于细胞膜虽有损伤而m-AST仍保持完整,因而释放出来的主要是ALT和少量s-AST。如果肝细胞损伤严重及致坏死时,则m-AST内的酶也释放。在肝脏病中,m-AST测定可用于评价肝细胞坏死和判定预后,诊断患者有无活动性酒精性肝病;在心脏疾病中可判定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1肝病1.1急性肝炎线粒体严重破坏,m-AST释放入血,血清中m-AST明显升高,但与总AST及ALT平行。由于m-AST在血清中半寿期短,如损伤不继续加重,m-AST迅速下降,这时预后较好,反之说明肝细胞仍在继续坏死。在急性肝炎中m-AST与AST比值明显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