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中国传统社会民生建设的基础

中国传统社会民生建设的基础

     

摘要

民生建设是一项历史性实践活动,早在春秋时期人们就使用了民生概念,后经历代先贤不断阐释而使其内涵变得丰富,并负有国家及社会治理的任务、使命,民生建设由此就具有民生治理意蕴。从历史上看,中国传统社会多采取"内圣"之法,依据"仁""义""礼",强调兴仁政、行其义、推礼治,开展救助救济性民生事业。在思想家们看来,行仁政就要合理分配土地、不误农时、制民恒产、轻徭薄赋以及照顾好弱者,让百姓安居乐业。这些措施的实行离不开君主守义,这是君主"王天下"的内在需要,君主行其义就须肩负起养老、育幼、托孤、接济、救助、赈灾等民生责任。在儒家看来,礼是国家治理的命门,推礼治当以保民生为先决条件,这蕴藏着君主对民众生产及基本生活的安排,体现了民生建设制度设计的基本要求。"仁""义""礼"由此成为传统社会开展民生治理的基础,民生建设具有了国家治理的意蕴与使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