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西北林学院学报》 >沙棘人工种群在不同生境条件下的繁殖特征

沙棘人工种群在不同生境条件下的繁殖特征

         

摘要

以沙棘人工种群根蘖萌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丘陵沟壑区纸坊沟流域不同生境沙棘人工种群根蘖萌苗,产生的无性系个数、空间分布和生长状况的调查,系统研究不同生境条件下沙棘人工种群的根系产生幼苗的基本特征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主要结论是:沙棘人工种群的更新几乎完全依赖于无性繁殖更新,种子萌发产生的幼苗在调查地内很少发现;生长在阴坡的沙棘人工种群无性繁殖较阳坡的旺盛;母株通过根蘖萌芽形成无性系小株的数量、水平扩展范围、无性系小株个体生长均优于阳坡;山坡下部优于山坡上部.不同生境种群均存在枯枝现象,阴坡沙棘种群枯枝率最小(5%);阳坡萌蘖苗的枯枝最大(20%).不同龄级中,以5~6 a生无性小株枯枝率最高.土壤中沙棘根蘖幼苗萌发点的空间分布分析表明,在土壤2~6 cm为密集区,水平扩展距离在山坡上部距离较远,可达到3 m,山坡下部扩展距离较近,最远不超过1.5 m,无性系小株萌发点空间分布格局受坡位影响大,而与坡向关系不密切.尽管沙棘人工种群在丘陵沟壑区基本都能自我更新,但在生境选择中,应该尽量利用水分条件较好,土质疏松的生境,以获得最佳生长效果和水土保持功能.

著录项

  • 来源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71-7694|共7页
  • 作者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部环境与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陕西;

    杨陵;

    71210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部环境与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陕西;

    杨陵;

    71210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部环境与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陕西;

    杨陵;

    71210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部环境与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陕西;

    杨陵;

    712100;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育苗;
  • 关键词

    沙棘; 人工种群; 根蘖萌苗; 生境;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