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8至12世纪汉语西北方言的区片划分

8至12世纪汉语西北方言的区片划分

         

摘要

8至12世纪,中国西北地区的汉语译音资料主要有来自不同地点的四种,即不空音译的佛教咒语、敦煌所出的汉藏对音写本、回鹘文翻译文献中的汉语音译词,以及西夏音译的佛教咒语,分别代表长安话、敦煌话、以今乌鲁木齐市为中心的汉话、以今银川市为中心的汉话。西北地区通行的口音是盛唐以后长安话向西传播的结果,其区别于中原方言的突出特点有二,即宕梗二摄的鼻韵尾全部脱落,以及部分鼻声母字读作相应的全浊声母。西北所有地区都保留了这两个特点,但在其他一些音类上出现了进一步的变异,根据这些变异可以把西北方言划分为四个片区。一是陕西片。舌上音和正齿音依然有别,不像其他方言的舌上音均已并入正齿音且不分二三等。二是甘肃片。浊擦音声母清化,入声韵尾t弱化作r。三是新疆片。除了继承敦煌话的韵尾r之外,又把-g弱化作-ʁ。四是宁夏片。古浊塞音和浊塞擦音声母全部归入送气清音,入声韵尾全部脱落,中古时代的三个鼻音韵尾发生了重新组合。这些音变不都是历史演化的结果,其中有些是不同语言相互影响所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