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不同途径移植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修复作用

不同途径移植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修复作用

         

摘要

目的:评价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修复作用,探讨其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四氯化碳(CCl4)腹腔注射复制Wistar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造模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分别通过尾静脉、门静脉、肝内注射移植经Hochest33342标记的大鼠骨髓MSCs悬液0.5 mL(约1×10 6个细胞),对照组分别经相同途径注射等量的PBS.移植后3和7d检测血清生化指标,观察Hochest33342标记细胞的定位及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细胞移植术后3和7d,尾静脉注射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门静脉、肝内注射组与相应的对照组比较显著下降(P<0.01),肝内注射组与门静脉组比较显著下降(P<0.05).尾静脉组各时间点肝脏内均未见Hochest33342标记细胞;门静脉组3d时肝脏内可见散在亮蓝色荧光的细胞,数量较少,7d时数量稍多;肝内注射组3及7d肝脏内均可见较多蓝色荧光的细胞;对照组各时间点均未见Hochest33342标记细胞.大鼠CC14诱导急性肝损伤24 h后肝组织结构紊乱,肝小叶中央区呈弥漫性多发性片状坏死,肝细胞呈弥漫性脂肪变性,汇管区及中央静脉附近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尾静脉注射组各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形态学改变;门静脉、肝内注射组3 d时大鼠肝小叶中央区仍有小部分肝细胞坏死,肝细胞脂肪变性、炎性细胞浸润等,但较相应对照组有改善;门静脉、肝内注射组7d时肝细胞坏死、充血、炎性细胞浸润继续好转,肝内注射组病理组织学改善情况较门静脉组更明显.结论:MSCs经门静脉、肝内注射移植于急性肝损伤大鼠体内,明显改善了受损肝脏的功能,对急性肝损伤具有修复作用,肝内注射途径移植优于门静脉途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