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嘉兴学院学报》 >古小说喜剧色调的美学历程

古小说喜剧色调的美学历程

         

摘要

德国《麦耶大百科全书》嘲笑道:“当17、18世纪的中国艺术尚未听到‘幽默’之大名时,日本即已哺育出幽默手法和讽刺作品。”此说若非出于偏见,便是立论者对中国喜剐艺术知之太少,而又强不知以为知。 中国是素有“曼倩之风”的国度,文学中喜剧意识的觉醒也很早。春秋时代的《诗经》中已有“善戏谑兮,不为虐兮”的说法,与诗文创作“婉而多讽”的主张相同。“婉”,有婉转、温和、曲折、含蓄等含义,与今之幽默意思相近。在诗文创作中,《诗经》有《伐檀》、《硕鼠》等讽刺诗,先秦散文中有大量讽喻性寓言,诸如《齐人有一妻一妾》、《陷井之蛙》、《滥竽充数》、《掩耳盗铃》、《狐假虎威》等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