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中医药防治血管性痴呆实验研究进展

中医药防治血管性痴呆实验研究进展

摘要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d,VD)是脑血管病后产生的进行性智能障碍综合征,包括缺血性、出血性及脑缺血缺氧损害引起的痴呆。本病通常指由缺血性脑血管病引起的痴呆,如脑白质疏松症或Binswanger病。一定程度的缺血对神经细胞而言,并非是致死性的。血流低于脑缺血阈值,可以引起脑机能的改变。随着缺血程度进一步加重,细胞膜的完整性会受到损害,神经细胞会出现坏死。此阶段为不可逆性的改变,此时的脑血流灌流量为神经细胞死亡的阈值。在新皮层当中,锥体细胞层对缺血较其它层更为敏感,海马的CA1区对脑缺血最为敏感,是选择性神经元坏死最易发生的区域。目前,现代医学对VD尚无较好的防治方法。然而许多实验结果显示,中医药在防治血管性痴呆的过程中,具有改善神经递质传导,改善微循环,改善自由基代谢,抗细胞凋亡,调节基因表达的作用。现综述如下。  1 改善神经递质传导  学习、记忆等脑功能与M—胆碱能递质密切相关。实验表明,M胆碱受体阻断剂东莨菪碱在5mg/kg剂量下可导致大鼠记忆力明显下降,开心散(人参、远志、石菖蒲、茯苓)则能明显改善模型大鼠的记忆能力,作用机理可能与东莨菪碱能调节胆碱神经活动有关[1]。刘涛等[2~3]运用改良三甲散(龟板、鳖甲、牡蛎、地鳖子、何首乌、刺五加、石菖蒲等)免煎颗粒剂灌胃发现,改良三甲散能够降低正常小鼠和由东莨菪碱造成的记忆障碍小鼠脑一氧化氮(NO)的含量,拮抗由东莨菪碱造成的记忆障碍小鼠脑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和胆碱脂酶的升高。而智脑胶囊(党参、黄精、石菖蒲、川芎等)能通过抑制脑内胆碱脂酶合成,减少乙酰胆碱分解,提高脑内乙酰胆碱(Ach)水平,继而改善学习记忆等脑功能之作用[4]。黄芪总黄酮在一定程度上阻断NO的减少,且对维持体内酸碱平衡有一定作用[5]。贺可舜等[6]用宁神温胆汤(温胆汤加酸枣仁、石菖蒲等)使单胺类神经递质多巴胺(DA)、高香草酸(HVA)含量增高(P<0.01),肾上腺素(A)含量降低(P<0.01),氨基酸类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谷氨酸(Glu)含量增高(P<0.05),对去甲肾上腺素(NA)、5-羟色胺(5—HT)、5—羟吲哚乙酸(5—HLAA)等无明显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