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耕牛、国家与民俗:合作化运动中对“吃牯臓”民俗的改造

耕牛、国家与民俗:合作化运动中对“吃牯臓”民俗的改造

         

摘要

耕牛是传统农村社会最为重要的生产工具。因此,禁止任意宰杀耕牛也成为"农民诸禁"之一。尤其在合作化运动中,国家对农村中宰杀耕牛的现象更加敏感。而新中国成立以后黔南地区的第一次"牯臓节"恰巧就发生在合作化运动的1954到1956年,考虑到民族地区政策的特殊性和国家对民族地区的照顾,更使得民族地区的宰杀耕牛问题纷繁复杂。"吃牯臓"会造成粮食和生活用品的消耗,宰杀牯臓牛会破坏农村生产,这种有悖于国家"爱国增产节约"和合作化运动的行为肯定会受到来自外力的限制。为此,国家通过重塑乡村权力结构、引导小农理性思维,以及强大的政治性压力等策略和手段试图对"吃牯臓"进行治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