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河北农业科学 》 >华北地区种植形式与密度对春玉米产量和生物性状的影响

华北地区种植形式与密度对春玉米产量和生物性状的影响

             

摘要

为探明华北地区最佳密度条件下玉米群体产量的最优种植形式,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种植形式设带宽150 cm三密一稀[60 cm种植3行(行距30 cm) +90 cm大行距种植为一带]、带宽120 cm三密一稀[40 cm种植3行(行距20 cm) +80 cm大行距种植为一带]和60 cm等行距(CK)3个水平,副区密度设4.50万、6.00万、8.25万、10.50万和12.75万株hm2计5个水平,研究了不同种植形式与密度对玉米产量和生物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150 cm三密一稀种植形式中高密度栽培时,与对照相比,可以显著降低穗位高,增加叶面积指数,株高和茎粗差异不显著,抽丝后8.25万、10.50万和12.75万株/hm2密度处理的叶面积指数平均值分别提高了15.00%、5.69%和19.82%;穗位高分别降低6.17 cm、2.17 cm和3.67 cm,有效降低倒伏风险;籽粒产量明显提高,6.00万和8.25万株/hm2密度下分别较CK增产7.83%和6.72%.经回归分析,得到150 cm三密一稀种植形式的理论籽粒产量最大值为12 030.80 kg/hm2,相应的定植密度为8.49万株/hm2.

著录项

  • 来源
    《河北农业科学 》 |2018年第2期|12-16,22|共6页
  • 作者单位

    河北省农林科学科院农业信息与经济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051;

    河北省农林科学科院农业信息与经济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051;

    河北省农林科学科院农业信息与经济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051;

    河北省农林科学科院农业信息与经济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051;

    河北省农林科学科院农业信息与经济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051;

    河北省农林科学科院农业信息与经济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051;

    河北省农林科学科院农业信息与经济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051;

    广平县农牧局,河北广平,057650;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玉米(玉蜀黍) ;
  • 关键词

    玉米; 密度; 种植形式 ; 生物性状 ; 产量;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