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 >谈艺术创作中的“以小见大”手法

谈艺术创作中的“以小见大”手法

             

摘要

只要对绘画有所涉猎的人都知道:中国写意画(山水、花鸟、人物)都注抓神、抓意,强调形神统一,意象融合,它的点、线、皴、搽,看似随心所欲,其实包罗万象,以小胜多。写意画同写作一样"不患不了而患了"忌讳形尽思穷。从这个意义上说,作家与画家在创作中已经有意无意地采用了"以小见大"。手法。"以小见大"最早出现于殷末周初的《周易、系辞下》,书中在谈到卦象(艺术形象的最早说法)特点时说:"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也就是说:从文字看所举的不过是寻常事物,但其意旨是关系到国家治乱的大事。唐代,司空图用"浅深聚散,万取一收"(《诗品:含蓄》)形容诗歌创作的高度凝炼,可以说是对"以小见大"手法的概括与补充。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