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由石刻文献看古代陇南佛教、伊斯兰教的发展

由石刻文献看古代陇南佛教、伊斯兰教的发展

         

摘要

陇南其北与丝绸之路的中段相连,而其南同丝绸之重要产供之地蜀中相通,西面与吐蕃、回族聚居之地相邻,所以石刻文献中,有关佛教的碑碣很多.唐贞观年间曾敕赐今礼县东北部寺院“昭玄院”“天水湖”之名.北宋时又敕赐“妙胜院”“天水池”之名,对于弄清“天水”地名之来源及唐宋时期佛教政策很有意义.宋代有几通碑中载“敕降天下郡县名蓝胜刹,未有名额,更赐名额.”并具体定出可以请求敕赐名额的寺院在宫舍数量上的要求.其中有的是关于佛寺管理及佛寺修建的碑文.有的对于研究当时的政治、民族关系都有很大意义.如《岷州新修广仁禅院记》记载了北宋王朝从吐蕃收回岷洮之地以后,官方请长道县圣寿院高僧到理川兴建广仁禅院,且特别在同吐蕃族同胞的团结及移风易俗上作了很多工作,是佛教史上的重要文献.陇南的几通伊斯兰教碑文突出显示了回族同胞的勤劳质朴,尤其记载了对中华民族文化元典《诗》《易》《书》《春秋》等的重视,在清真寺立了《朱子家训碑》等,都可以看出古代回汉团结与回族同胞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视、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