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功能材料》 >酸碱辅以热处理对钛表面生物活性的影响

酸碱辅以热处理对钛表面生物活性的影响

         

摘要

利用先酸后碱复合处理钛表面,部分样品加热到450和700℃进行热处理,在钛表面获得不同形貌和不同晶型的TiO2薄膜.将样品浸泡于模拟体液中,观察表面HA沉积情况,并进行体外细胞毒性实验以探讨样品的生物相容性.结果表明,酸碱复合处理样品在450℃热处理后表现出最好的生物活性,主要归因于钛表面纳米级花蕊网状结构形貌.酸碱复合处理样品在700℃热处理后表现出最差的生物活性,这是因为此法处理后的样品表面呈现纳米棒晶体结构,纳米棒直径和长度均大于450℃热处理的纳米丝形貌的钛及未热处理钛,而且纳米棒紧密结合程度也高于450℃热处理及未热处理的钛,正是由于这样紧密的较大尺寸晶体结构造成其生物活性低于450℃热处理及未热处理的钛的情况.%The TiO2 films on titanium substrates were fabricated by acid and alkaline.After the samples annealed at 450 and 700℃,different crystallinity and surface morphology of TiO2 films were obtained respectively.Such samples have been dipped into simulated body fluid (SBF) electrolyte,observed the hydroxyapatite deposition in their surfaces,and further researched MG-63 cell adhesion to explore their biological evaluation.The results show the sample annealed at 450℃ has the best biological activity than those annealed at 700℃ and unannealed for its morphology of nanoscale structure like flower mesh,and the sample annealed at 700℃ has the worst biological activity than those annealed at 450℃ and unannealed for its greater nanorod diameter and closer structure.

著录项

  • 来源
    《功能材料》 |2013年第11期|1543-1547,1153|共6页
  • 作者单位

    海南大学热带岛屿资源先进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硅锆钛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海南省重点实验室,海南海口570228;

    南京理工大学软化学与功能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4;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农业部木薯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海南儋州571737;

    海南大学热带岛屿资源先进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硅锆钛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海南省重点实验室,海南海口570228;

    海南大学热带岛屿资源先进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硅锆钛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海南省重点实验室,海南海口570228;

    海南大学热带岛屿资源先进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硅锆钛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海南省重点实验室,海南海口570228;

    海南大学热带岛屿资源先进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硅锆钛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海南省重点实验室,海南海口570228;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稀有金属及其合金;
  • 关键词

    酸碱处理; 钛; 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