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老年人食管鳞状细胞癌、腺癌和化生-不典型增生-腺癌微卫星改变

老年人食管鳞状细胞癌、腺癌和化生-不典型增生-腺癌微卫星改变

         

摘要

目的 评估老年人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食管腺癌(EADC)和Barrett化生-不典型增生-腺癌序列DNA微卫星的改变.方法 应用稀释性PCR技术检测老年人ESCC、EADC和Barrett化生-不典型增生-腺癌序列中D2S123、D3S1616、D3S1300、BATRII、D5S346、D17S787和D18S61 7个位点DNA微卫星的改变.结果 在非稀释DNA中,23例老年人ESCC和18例老年人EADC微卫星不稳定性(MSI)的频率分别是47.8% (11/23例)和38.9%(7/18例),杂合性丢失(LOH)的频率分别是26.1%(6/23例)和16.7%(3/18例),两者的MSI或LOH频率比较没有显著差别(P>0.05).在稀释DNA中,8例老年人正常食管鳞状上皮和Barrett化生-异型增生-腺癌序列的MSI和LOH频繁出现,尤其在D3S1616、D2S123、D3S1300和D17S787位点上,与非稀释DNA的MSI和LOH频率相比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 老年人ESCC和EADC微卫星改变没有差别.老年人正常食管鳞状上皮和Barrett化生-异型增生-腺癌组织DNA的MSI和LOH普遍存在,它们可能是EADC发生发展的早期分子事件,D3S1616、D2S123、D3S1300和D17S787位点的微卫星改变可能在此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著录项

  •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7年第2期|109-113|共5页
  • 作者单位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厦门第一医院肿瘤外科、厦门市肿瘤中心,厦门 361003;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厦门 361005;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厦门第一医院肿瘤外科、厦门市肿瘤中心,厦门 361003;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厦门第一医院肿瘤外科、厦门市肿瘤中心,厦门 361003;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厦门第一医院肿瘤外科、厦门市肿瘤中心,厦门 361003;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厦门第一医院肿瘤外科、厦门市肿瘤中心,厦门 361003;

    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医学分子病毒学研究中心,厦门 361005;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R394.2;
  • 关键词

    癌,鳞状细胞; 食管肿瘤,腺癌; 微卫星重复; 聚合酶链反应; barrett食管; 化生; 增生; 序列分析;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