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水产学报》 >新型蛋白源替代鱼粉对星斑川鲽幼鱼生长、体成分和血液学指标的影响

新型蛋白源替代鱼粉对星斑川鲽幼鱼生长、体成分和血液学指标的影响

         

摘要

以新型蛋白源(大豆浓缩蛋白、脱酚棉籽蛋白、喷雾干燥血球蛋白粉等)和脱脂鱼粉为原料,通过调节饲料氨基酸水平,配制出5种等氮等能的饲料DO、D17、D35、D52和D69,养殖星斑川鲽,初始体重为(75.6±0.18)g.其中DO(添加58%脱脂鱼粉)为对照组,D17、D35、D52和D69分别为新型蛋白源替代配方中17%、35%、52%和69%的鱼粉用量.每组饲料设3个平行,共养殖60 d.结果表明:对照组(DO)增重率(WGR)、蛋白质效率(PER)、特定生长率(SGR)分别为141.84%、229.88%和1.47%/d.与DO组相比,D69组WGR、PER和SGR显著降低(P<0.05),分别为107.77%、186.37%和1.22%/d,D17、D35和D52组与D0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DO)饲料系数(FCR)为0.80,D69组FCR为0.98,差异显著(P<0.05);D17、D35和D52组与DO组FCR无显著差异(P>0.05).随新型蛋白源替代鱼粉量的增加,鱼体消化道指数(DTI)逐渐增大,DO组为2.01%,显著小于D69组(P<0.05).各组间的肥满度(CF)无显著性差异(P>0.05).全鱼或肌肉中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全鱼中灰分含量随鱼粉替代量的增加呈增大趋势;红细胞数目、白细胞数目、血红蛋白含量及血清蛋白含量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血细胞比容和溶菌酶活力随新型蛋白源替代鱼粉量的增加呈不同程度的降低.本试验条件下,在星斑川鲽幼鱼配合饲料生产中可用新型蛋白源适当替代鱼粉而不影响养殖对象的生长.

著录项

  • 来源
    《水产学报》 |2009年第5期|797-804|共8页
  • 作者单位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201306;

    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山东,烟台,264006;

    广东粤海饲料集团有限公司,广东,湛江,524017;

    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山东,烟台,264006;

    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山东,烟台,264006;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201306;

    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山东,烟台,264006;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201306;

    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山东,烟台,264006;

    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山东,烟台,264006;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饵料营养学;
  • 关键词

    星斑川鲽; 新型蛋白源; 生长性能; 血液指标;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