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不同藻类与混养比例对刺参与马粪海胆生长、体成分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不同藻类与混养比例对刺参与马粪海胆生长、体成分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摘要

为研究不同藻类、 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与马粪海胆Hemicentrotus pulcherrimus混养比例对刺参与马粪海胆生长、 体成分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在水温9.5~16.5℃ 下,将体质量为(0.38±0.15)g的马粪海胆与体质量为(1.24±0.17)g的刺参混养于幼参育苗车间白色塑料箱(30 cm×40 cm×50 cm)中,各组刺参的初始放养质量为20 g,再按照胆参质量比3:1、2:1、1:1、1:2、1:3投放马粪海胆,各组分别投喂新鲜黏膜藻Leathesia difformis(H组,H1~H5)或孔石莼Ulva pertusa(L组,L1~L5)各20 g,对照组(D组)仅投喂配合饲料20 g.结果表明:藻类种类和胆参混养比例对刺参增重率(WGR)及特定生长率(SGR)有显著性影响(P<0.05),黏膜藻组在胆参比为3:1时,刺参特定生长率最高(0.94%/d);孔石莼组在胆参比为2:1时,刺参SGR最高(1.36%/d);不同藻类和胆参混养比例对海胆生长有显著性影响(P<0.05),海胆的SGR均随胆参混养比例的减小而递增,在同一混养比例下,L组海胆SGR显著高于H组(P<0.05);刺参肠道的胰蛋白酶(TRY)、 淀粉酶(AMS)活性随胆参混养比例的降低呈递减趋势,其中,L1和L2组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相同混养比例下,L组胰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高于H组(P<0.05);而脂肪酶(LPS)活性仅受胆参混养比例的影响,且随胆参混养比例的降低而递减;胆参混养比例对H组、L组刺参体壁水分、 粗脂肪含量均无显著性影响(P>0.05),粗蛋白质含量随胆参混养比例的减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其中L3组最高(39.10%),且显著高于其他各试验组(P<0.05).研究表明,以孔石莼为饵料时,胆参适宜混养比例为2:1,而以黏膜藻为饵料时,则为3:1,研究结果可为构建综合养殖模式及防控刺参池塘大型藻类暴发性增殖提供数据支持.

著录项

  • 来源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0年第4期|509-515|共7页
  • 作者单位

    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 山东省海洋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 山东 烟台 264006;

    上海海洋大学 水产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上海 201306;

    上海海洋大学 上海水产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 201306;

    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 山东省海洋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 山东 烟台 264006;

    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 山东省海洋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 山东 烟台 264006;

    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 山东省海洋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 山东 烟台 264006;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海水鱼;
  • 关键词

    刺参; 马粪海胆; 大型藻类; 混养比例; 生长性能; 消化酶活性;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