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临床肝胆病杂志》 >黄疸前期壶腹周围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黄疸前期壶腹周围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摘要

cqvip:目的探讨黄疸前期壶腹周围癌(PACs)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518例PACs的病例资料,根据入院时黄疸症状及血清TBil水平分为黄疸前期组(125例)与黄疸型组(393例)。对比两组临床资料、病理特征及5年生存率的差异并分析预后因素。计量资料服从正态分布时,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服从正态分布时,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法进行单因素分析,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与黄疸型组相比,黄疸前期组患者表现为腹部胀痛的比例更高,持续时间更长,RBC、Alb、PA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4.786,Z=-6.023,t值分别为-2.247、-4.688、-3.873,P值均<0.05);黄疸前期组ALT、AST、GGT、ALP均明显低于黄疸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75.647、-55.567、-52.583、-61.501,P值均<0.05)。B超、CT、MRI/磁共振胰胆管造影、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对于黄疸前期组的占位检出率分别为45.0%、77.7%、79.2%、100%。病理学方面,黄疸前期组的肿瘤直径更大,各原发部位所占比例不同,T分期及胰腺侵犯阳性率更低(Z=-3.063,χ^2值分别为10.641、3.991、4.708,P值均<0.05)。黄疸前期组5年生存率高于黄疸型组(χ^2=4.582,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脉管内癌栓、分化程度和辅助化疗是PACs独立预后影响因素(P值均<0.05)。结论黄疸前期PACs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长期生存率(≥5年)优于黄疸型,早期识别、诊断及治疗可提高PACs的生存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