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临床肝胆病杂志》 >5种无创诊断技术单独及联合应用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比较

5种无创诊断技术单独及联合应用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比较

         

摘要

目的 通过分析AST与PLT比值(APRI)、FIB-4、Forns指数、S指数和FibroScan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及其相关性,评价其单独、联合应用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探讨其无创评估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9年1月-2015年4月于宁夏医科大学总院就诊的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并经病理诊断证实为CHB的患者91例,根据Scheuer分级,按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S)分为3组,即无肝纤维化组(纤维化分期为S0,n =32),轻度肝纤维化组(纤维化分期<S2,n=30),明显肝纤维化组(纤维化分期≥S2,n=29).分别计算APRI、FIB-4、Forns指数、S指数,同时行FibroScan肝硬度值(LSM)检查.计量资料符合正态性分布的3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Dunnett-t检验.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用灵敏度、特异度、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无创诊断技术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结果 在年龄、Alb、AST、ALT、PLT上,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552、4.035、5.992、4.374、3.473,P值均<0.05),无肝纤维化组患者与轻度肝纤维化组、明显肝纤维化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APRI、FIB-4、Forns指数、S指数、LSM上,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579、5.728、10.501、14.118、30.039,P值均<0.05),无肝纤维化组患者分别与轻度肝纤维化组、明显肝纤维化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轻度肝纤维化组与明显肝纤维化组间的LS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RI、FIB-4、Forns指数、S指数、LSM值与肝纤维化病理分期均呈正相关性(r值分别为0.499、0.498、0.402、0.395、0.739,P值均<0.05).APRI、FIB-4、Foms指数、S指数与LSM单独诊断肝纤维化均有一定的价值,AUC[95%可信区间(95% CI)]分别为0.786(0.679~0.892)、0.818 (0.717~0.918)、0.770(0.661~0.880)、0.718(0.599~0.837),0.919(0.864 ~ 0.974),P值均<0.01;APRI、FIB-4、Forns指数、S指数分别与LSM联合,AUC(95% CI)分别提高到0.922(90.868~0.976)、0.931 (0.881 ~0.981)、0.926(0.873 ~0.979)、0.918(0.862~0.974);APRI、FIB-4、Forns指数、S指数与LSM同时联合诊断肝纤维化的准确度,AUC(95% CI)提高到0.927(0.875~0.979).结论 APRI、FIB-4、Forns指数、S指数、LSM与肝纤维化程度均呈明显正相关,5种指标联合可提高肝纤维化的诊断准确度,与病理诊断价值趋近,对肝纤维化有早期诊断价值,对临床抗病毒治疗时机的选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