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临床急诊杂志》 >驱动压和跨肺压优化肺保护性通气的研究进展

驱动压和跨肺压优化肺保护性通气的研究进展

         

摘要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是一种难治低氧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作为其常规治疗手段,虽能改善氧合,但也可引起通气相关肺损伤(ventilatory-associated lung injury, VALI)。随着认识发展,对VALI发生机制的认知逐步发生压力伤、容积伤、剪切伤以及生物伤的转变,最终以应力、应变以及耦合的机械能作为通气相关肺损伤的决定因素。传统的保护性通气策略包含小潮气量、低平台压以及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 PEEP)的滴定。为了进一步实现个体化保护,驱动压及跨肺压的临床应用不断被强调。驱动压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肺顺应性,当以低水平驱动压为目标进行通气参数调整时能有效降低机械通气下肺的非生理性应变,并降低通气的机械能。而跨肺压作为直接扩张肺的压力,不仅避免了因患者胸壁顺应性差异及腹内压升高带来的对实际肺泡压的误判,同时能更加精准地预测肺的过度膨胀,避免VALI的发生。然而跨肺压的监测需要通过测量食管压,这种操作难度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跨肺压的优势。电阻抗断层扫描(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 EIT)技术能在减少侵入性操作的基础上实现肺更加均匀的通气和复张,在与跨肺压联合应用时能在优化肺通气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少VALI的发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