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清末民初诗歌翻译规范的多样性

清末民初诗歌翻译规范的多样性

         

摘要

我国诗歌翻译大兴于清末民初,通过分析这一时期的诗歌译介代表人物梁启超、马君武和苏曼殊对拜伦的《哀希腊》的翻译发现:受当时的社会环境和译者自身主体性的影响,三人翻译的预先规范各不相同,其操作规范也千差万别。梁译注重诗歌的思想性,苏、马更注重诗歌本身的艺术性和译语文化的可接受性。这表明在我国诗歌翻译兴起初期表现出了预先规范的不确定性和操作规范的多样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