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人格本位'是素质教育追求的目标

'人格本位'是素质教育追求的目标

             

摘要

@@ 素质教育在我国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提出的,当时是针对中小学"应试教育"而言的,是一个全新的基础教育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以及学生自我完善的需要,现在实施素质教育的领域,已由原先的仅仅是基础教育大大地拓宽为整个大教育.关于素质的涵义,随其作用的扩大和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化,已由其原指先天性的生理条件,发展延伸为先天与后天的结合,而经过拓展了的涵义是指由先天的遗传条件及后天的经验所决定和产生的身心倾向的总称.即人的素质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是针对人的思考和行动能力而言的,通常对于素质的理解涉及三个方面:德育、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些要素都跟人所遇的问题情景有关,因此我们可以对等地将其转述为:处理和解决道德问题,自行提出正确问题并用恰当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具体问题动手操作的能力.这就构成了从价值取向到内部认知再到外部操作及行为的素质结构.而对大学生来说,这种素质结构是由社会需要来决定的.大学教育作为人的社会化过程的一个主要阶段,其目标主要是培养能适应现实社会的人、能进行各种职业选择和行业转换的人、能改造社会和建设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