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从六首代表作看创造社三诗人对初期象征诗的贡献

从六首代表作看创造社三诗人对初期象征诗的贡献

         

摘要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属于现代主义范畴的象征诗的创作,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二十年代是象征诗的初创期,以李金发为代表;三十年代是象征诗的成熟期,以戴望舒为代表;四十年代是象征诗的嬗变期,以九叶诗人群的创作为代表。而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创造社三位青年诗人(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的创作,则可以说是起到了上承李金发,下启戴望舒的过渡性的作用,或者说是连结“初创期”和“成熟期”两个阶段的桥梁作用。 本文不打算涉及三诗人过多的作品,而只是各选其两首代表性诗篇,作较细致的分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