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颈腰痛杂志 >脊柱后凸柔韧性在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伴后凸畸形治疗中的意义

脊柱后凸柔韧性在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伴后凸畸形治疗中的意义

     

摘要

目的探讨脊柱后凸柔韧性在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伴后凸畸形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4月-2018年9月于本院治疗的24例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男4例,女20例,年龄4778(66.50±7.25)岁;骨密度T值为-3.8-2.3(-3.0±0.8)。患者术前行俯卧位脊柱全长加压CT定位像检查,术前、术后2周及末次随访行站立位脊柱全长X线片检查。测量局部后凸Cobb角(local kyphosis Cobb angle,LKCA)和胸腰段后凸Cobb角(thoracolumbar kyphosis,TLK)。定义脊柱后凸柔韧度:(站立位LKCA-俯卧位LKCA)/站立位LKCA×100%;根据柔韧度和俯卧位脊柱全长CT定位像制定手术方案。统计学分析术前、术后2周及末次随访LKCA、TLK、拟截骨级别、实际截骨级别、腰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or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ysfunction index,ODI)。结果 24例患者均获随访12-33(24.79±6.70)个月,腰背部疼痛较术前均明显缓解,内固定无断裂,无神经脊髓损伤等并发症发生。影像学参数:LKCA术前站立位=(48.94±12.76)°,LKCA术前俯卧位=(34.00±13.52)°,TLK术前站立位=(48.44±12.11)°,TLK术前俯卧位=(33.40±12.64)°,站立位与俯卧位影像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及末次随访VAS评分和ODI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0.05)。术前拟截骨级别Ⅳ级以上19例,Ⅲ级4例,Ⅱ级1例;实际截骨级别Ⅳ级以上8例,Ⅲ级8例,Ⅱ级4例,Ⅰ级1例,未截骨3例。结论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伴后凸畸形具有一定的柔韧性,根据俯卧位CT定位像及脊柱后凸柔韧性制定的手术方案可达到较好的临床效果,可降低截骨级别。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