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四川盆地西部中二叠统栖霞组中鞍形白云石的去白云化作用

四川盆地西部中二叠统栖霞组中鞍形白云石的去白云化作用

         

摘要

对四川盆地西部的中二叠统栖霞组白云岩进行岩石学观察,发现遭受了去白云化作用的白云石尤其是鞍形白云石中的去白云化作用.栖霞组白云岩中发生去白云化作用的岩石学证据包括:(1)破损的白云石晶体边界;(2)方解石胶结物中呈“漂浮状”的白云石晶体的碎片;(3)白云石晶体中的不规则方解石斑块;(4)大部分或完全被方解石所交代的白云石晶体假象.去白云化作用由方解石对白云石的等摩尔交代过程和白云石先溶解后由方解石就地沉淀的过程综合作用,可以跨组构或不跨组构发生.促进去白云化作用发生的流体通道可以分为孔、洞等先存的流体通道以及后生的裂缝.裂缝可以由不同机制产生,还会对先存流体通道进行改造.去白云化作用发生在埋藏环境.

著录项

  • 来源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5期|1988-1995|共8页
  • 作者单位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0059;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

    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59;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

    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59;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0059;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碳酸盐岩;
  • 关键词

    四川盆地西部; 中二叠统; 栖霞组; 去白云化; 鞍形白云石;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