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蚌埠医学院学报》 >不同部位创伤骨折病人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的临床意义分析

不同部位创伤骨折病人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的临床意义分析

         

摘要

cqvip:目的:分析骨折病人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变化及其与骨折部位、骨折严重程度,以及是否出现深静脉血栓(DVT)的关系。方法:收集因骨折住院的病人350例作为观察组,根据损伤的严重程度再划分为A组(ISS≤16分,n=178),B组(ISS>16~<25分,n=62)和C组(ISS≥25分,n=110);根据病人治疗期间是否出现DVT分为DVT组(n=32)和非DVT组(n=318)。同时,选择同期在本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人100名作为对照组。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D-D、FIB水平。结果:观察组D-D、FIB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P<0.01);不同骨折部位的D-D水平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多发性、脊柱、胫腓骨、足骨、股骨、肱骨、尺桡骨,FIB由高到低的顺序为:多发性、胫腓骨、足骨、脊柱、肱骨、股骨、尺桡骨。随着损伤程度越严重,D-D、FIB水平均表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P<0.01);DVT组D-D、FIB水平显著高于非DVT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D、FIB与DVT的发生有较强的相关性(P<0.01和P<0.05)。结论:D-D、FIB水平的检测可以帮助判断病人的凝血情况、病情的严重情况以及帮助预测DVT的发生率,是骨折病人重要的检测指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