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德州引黄灌区主要河流沉积物各形态磷分布研究

德州引黄灌区主要河流沉积物各形态磷分布研究

         

摘要

对河流沉积物中各形态磷(P)的研究有助于认识沉积物中P的行为特征、水-沉积物界面上P的迁移、转化、可利用性以及水体营养状态.以德州引黄灌区为例,采用改进的Ruttenberg SEDEX分级连续提取方法,分析了漳卫新河、马颊河和德惠新河表层沉积物中主要赋存形态磷的含量,以期为评价该地区水环境质量,探究水体污染来源以及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河流表层沉积物中总磷(TP)的含量为437.4~1197.0 mg·kg-1,无机磷(IP)的含量为373.8~1136.4 mg·kg-1,占TP的64.3%~98.5%.IP又分为弱吸附态磷(Lsor-P)、铁结合态磷(Fe-P)、自生磷和碎屑磷(Au-P&De-P),含量分别为264~415.2 nmg· kg-1、6.3~331.2mg·kg-1和302.3~563.6 mg· kg-1,分别占TP的5.2%~54.3%、0.8%~31.5%、35.7%~80.9%.有机磷(OP)的含量为9.0~413.4 mg· kg-1,占TP含量的1.55%~35.68%.三条河流沉积物中不同形态P含量的变化趋势不同,空间变异性大;从上游到下游,漳卫新河底泥中的TP呈下降趋势,马颊河底泥中TP变化幅度不大,德惠新河底泥中TP呈现出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变化幅度较大.相关分析表明黄河下游引黄灌区沉积物中部分形态P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表明这些形态的P可能来源相同或者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会相互转化.最后,提出了控制P排放来源、加强污水处理、提高农业P的利用效率以及加强相关的研究等建议.

著录项

  • 来源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2年第11期|2223-2229|共7页
  •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101;

    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石家庄050091;

    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石家庄05009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10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10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101;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100049;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101;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100049;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101;

    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石家庄050091;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河流;
  • 关键词

    黄河下游; 引黄灌区; 沉积物; 磷含量; 磷形态;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