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戏剧之家》 >李少春的“下场诗”

李少春的“下场诗”

         

摘要

1964年,对李少春而言,是阴阳界,是生死关。历史怎么会是这样呢?历史就这样过来了。过了春节,《红灯记》投排。先由副导演骆洪年一场一场搭起架子,再由阿甲加工。少春以极大的热情投入排练。1958年那两年,排《白毛女》、排《林海雪原》和《柯山红日》虽小有成功,却留下了太多的遗憾。他是不甘心的。前年,在《戏剧报》发表《从"不是这里的事"说起》,系统阐述自己的戏剧观,他铁了心要打好"现代戏"这一仗,不怕它再有多难。在排练场上,少春帮助导演为高玉倩设计了"点灯亮相"、为刘长瑜设计了"举灯圆场"……即使对他"腹诽"的人也不能不服这位"李神仙"。他对B角青年钱浩梁更是倾注了全部的心血。李玉和怎么出场啊?东北初冬,北风狂起,据这个规定情景,少春的设计是:李玉和手提号志灯,背对观众退步登台,然后转身亮相。钱浩梁请教李老师为什么这样处理?少春告诉了他两个秘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