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河北中医》 >基于'肝脾同治'理论治疗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

基于'肝脾同治'理论治疗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 观察基于"肝脾同治"理论治疗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肝郁脾虚型UC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予怡情止泻汤口服治疗,对照组30例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和治疗2、4周中医症状评分、疾病活动性指数(DAI)、结肠内镜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炎症性肠病患者生活质量量表(IBDQ)评分,肠道大肠杆菌、乳酸杆菌及双歧杆菌数量,并统计疗效.结果 治疗2、4周2组各中医症状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4周2组均较本组治疗2周降低(P<0.05),且治疗2、4周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治疗2、4周2组疾病活动度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4周2组均较本组治疗2周降低(P<0.05),且治疗2、4周治疗组疾病活动度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治疗2、4周2组结肠内镜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4周2组均较本组治疗2周降低(P<0.05),且治疗2、4周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治疗2、4周2组HAMA、HAMD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4周2组均较本组治疗2周降低(P<0.05),且治疗2、4周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治疗2、4周2组IBDQ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4周2组均较本组治疗2周升高(P<0.05),且治疗2、4周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治疗2、4周2组肠道大肠杆菌数量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均升高(P<0.05);治疗4周2组肠道大肠杆菌数量均较本组治疗2周降低(P<0.05),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均升高(P<0.05);治疗2、4周治疗组肠道大肠杆菌数量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均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结论 以"肝脾同治"为理论基础,采用怡情止泻汤治疗肝郁脾虚型UC,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肠道溃疡愈合,调节肠道菌群,有效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著录项

  • 来源
    《河北中医》 |2020年第6期|826-831836|共7页
  • 作者单位

    江苏省淮安市中医院肛肠科 江苏 淮安 223001;

    江苏省淮安市中医院肛肠科 江苏 淮安 223001;

    江苏省淮安市中医院肛肠科 江苏 淮安 223001;

    江苏省淮安市中医院肛肠科 江苏 淮安 223001;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R574.621;
  •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性; 调和肝脾;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